时间:2023-01-16 22:20:46 | 浏览:43
东晋末年(400一420),朱桓由南京入闽,定居福州南台。后裔迁居福安、霞浦、政和、寿宁等地。
隋仁寿三年(603年),朱福(朱一郎)辞官,由南京八角井入闽,朱福与五胞弟及家眷先寓居闽城东坊(今闽侯县),后定居石桥(今宁德市蕉城区霍童镇石桥村),后裔分居蕉城、周宁等地。
唐高宗年间(650一683),朱元福入闽,定居侯官(今福州)。后裔移居福宁(今宁德)等地。
唐总章二年(669年),朱秉英、朱参(又名朱熙)随陈政、陈元光入闽,定居上营(今云霄县岳坑)。
唐乾符六年(879年)初,户部尚书朱光启举家由光州固始迁徙入闽,定居侯官。光启生4子,长子朱玑迁居莆田。次子朱峤(一说午桥)生子朱愤,迁徙浙江平阳三桥。三子朱衍(一说朱材)生子朱镇,迁徙浙江瑞安朱山。四子朱勔留居侯官。
唐光启元年(885年),朱古倞随王潮、王审知兄弟由光州固始入闽,寓居福唐(今福清),景福二年(893年)出任建宁军节度使判官,道经今延平,因乐其溪山之美,定居西芹,后迁大坝。
另外,随王审知入闽的还有朱文进、朱帘。
唐天复年间(901一903),工部侍郎朱澥率族由河南南阳入闽,先居侯官,后定居仙游党田(今仙游玉墩村)。
唐末,节度使朱玖,由光州固始入闽,定居永福县毗坑(今永泰县永阳玉尺)。后裔迁居闽清、莆田等地。
五代后唐同光元年(923年),朱世聪赴任古田县军农事而由江西婺源迁徙古田,子朱定礼迁居尤溪坂面后塘村。
北宋初,朱魁由长安(今陕西西安)入闽,定居侯官左二坊。
北宋初,朱福由江西抚州朱源里严陀寨入闽,定居建宁府建阳县朱村。
北宋天圣元年(1023年),朱柏由安徽婺源(今属江西)入闽,定居长汀。
宋仁宗年间(1023一1063),朱龙峰由江苏姑苏(今苏州)入闽,定居龙溪县(今龙海市)朱厝。后裔迁居莆田、泉州等地。
宋仁宗年间,朱潣由安徽凤阳府城内中街后入闽,定居霞邑(今霞浦)大南武曲熊郦邮(今长春镇五路村)。
宋治平四年(1067年),朱文昌由光州固始入闽,任尤溪县尉承事,定居尤溪。
宋元祐二年(1087年),朱俊由安徽凤阳入闽,任福州参政大夫,定居福州乌石山(今乌山)下后裔迁居福安。
北宋中叶,朱亮由江西南昌入闽,定居今泰宁朱口街金坑。
宋宣和五年(1123年),朱松由徽州婺源举家人闽,任政和县尉。后寓居尤溪,朱松子朱熹诞生于此地。宋绍兴七年(1137年),朱松寓居建州(今建瓯),筑城南环溪精舍。宋绍熙三年(1192年)朱熹举家定居建阳考亭。
北宋末年,朱承事由江西黎川新城前盈(今朱坊)入闽,任光泽县尹,定居光泽县城内中山街。
宋绍熙五年(1194年),朱万五由江西吉安入闽,定居今永定区岐岭乡竹联村。
宋绍熙五年,朱念三由江西经宁化再迁居今永定区下洋镇东洋村。
宋嘉定五年(1212年),朱炳任宁化知县,举家入闽,定居宁化。
宋景定四年(1263年),朱允由光州固始入闽,定居南平王台东汾(今蕉坑)。5世朱留康迁居沙县。
宋咸淳十年(1274年),朱演(又名图南)补福宁州教谕,由浙江平阳水头入闽,定居福宁州北里黄泽垅(今福鼎朱坑里)。
宋末,朱旺禄由江西于都迁徙建宁白眉(今里心镇朱家),元大德年间(1297一1307)定居邑东梅田。
元世祖至元中(约1280一1285),朱梦环官授中正丞,由浙江三桥入闽,定居福鼎金钗溪。
元顺帝至元三年(1337年),朱进卿由浙江处州松阳人闽,定居浦城县忠信镇。
元天历三年(1330年),朱子贵授任泰宁司铎人闽,因兵乱欲归黎,关阻道梗,遂隐居建宁梅田龙龟山。后裔繁衍至仍田一带。
元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朱小四由江西瑞金入闽,定居武平。
明洪武二年(1369年),朱贵兄弟7人由江苏常州府江阴县入闽,定居今石狮市永宁镇。
明洪武八年(1375年),朱琮(朱仁二)授总旗都指挥使由浙江湖州府长兴县白溪朱荣村入闽,次子朱官弟充总旗职,率部屯田永泰。朱官弟次子朱亚春袭父职,明宣德九年(1434年)定居永泰县长庆镇中洋村(洙洋)。
明永乐元年(1403年),明太祖朱元璋第12子朱柏之子逃难改名朱号羊,由南京铁井栏入闽,定居今福清市沙浦镇四宝村朱厝,子孙分居西塘村。其后裔迁徙浙江黄岩县及迁居大田、仙游、宁德蕉城、福鼎等地。
明永乐二年(1404年),朱子受由南京太平府当涂县(今安徽马鞍山市辖区内)入闽,定居邵武。后迁建宁。
明永乐二年,朱官寿由南京凤阳府丹徒(一说丹图)县(今安徽凤阳)随军入闽,屯田罗源,驻军县衙边,迁居今罗源县西兰乡后路村墩头厝。
明永乐二年,朱保奉诏由江西建昌府南丰县入闽,移屯永泰二十一都珠洋埕坂,卸任后移居二十三都章坑,后迁居同安文漈村。
明永乐十五年(1417年),朱仁甫由江西赣州芙蓉树下八角井村入闽,定居武平。
明永乐二十年(1422年),朱文英由浙江温州度山村入闽,定居福鼎岗后。
明永乐年间,由江西瑞金入闽,定居宁化县。
明洪熙元年(1425年),朱仲郎由南京入闽,定居邵武禾坪(今和平镇)。
明初,朱仁二由浙江湖州府长兴县人闽,后裔定居永泰县。
明成化年间(1465一1487)、明正德元年(1506年),朱廷皋(仙桃)、朱廷铸(一说玉鼎)先后由江西瑞金朱长坑入闽,定居汀州丰顺堡(今长汀昇平泮坑)、四都乡万团。
明正德七年(1512年),朱友诚由江西宁都入闽,定居宁化余塘。
明正德年间(1506一1521),朱元璋后裔由江西明王府入闽,定居平和九峰县衙边的府邸大夫第。
明嘉靖二年(1523年),朱思远由江西吉安入闽,定居泰宁。第三子朱隆迁居宁化。
明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朱昭世由江西抚州府临川县朱临村龙骨渡百五都入闽,定居宁德鹦表村(今蕉城区外表村)。
明嘉靖年间(1522一1566),朱玉五(朱富四)由安徽入闽,其后裔朱瑶迁居顺昌县元坑。
明万历二年(1574年),朱仲铭由浙江温州府平阳县十九都(今平阳县萧江镇桃源村)入闽,定居永泰县大洋镇明星村石桥头。
明万历十年(1582年),朱廷匡由安徽凤阳入闽,定居今福鼎市点头镇街道。
明末,朱爆六由江西临川入闽,定居明溪瀚仙大焦村。
清顺治年间(1644一1661),朱云龙由安徽歙县黄墩迁居崇安。
清顺治末(约1661年),浙江温州永嘉场华盖乡四都人朱君德,到福鼎桐山经商。清康熙十三年(1674年)定居金钗溪,后迁居桐山城内十字街。
清康熙年间(1662一1722),朱昆玉由陕西紫阳县入闽,定居今福州鼓楼区水部街道。
清康熙八年(1669年),朱君德由浙江温州永嘉场华盖乡四都入闽,定居福鼎。
清康熙年间,朱元茂、朱元祈由安徽入闽,定居建瓯。
清乾隆十九年(1754年),朱英标由浙江平阳宜山镇朱处入闽,迁徙今福鼎硖门畲族乡东稼村顶家楼村,朱英杞、朱英连兄弟迁居孔平甲坪村。
清嘉庆年间(1796一1820),朱维高由浙江金华府兰谿县西乡三十里江村入闽,迁居今罗源县凤山镇城关。
清道光十五年(1835年),朱开橺浙江平阳北港冷水壑入闽,定居福鼎硖门渔井村。
清同治九年(1870年),朱晓达由浙江平阳马站城门村入闽,定居福鼎沙埕朱厝里。
清光绪十七年(1891年),朱孔田、朱维谋由浙江平阳马站城门村入闽,定居福鼎龙安。同年,朱治滚由浙江平阳水头镇闹村入闽,定居福鼎店下寺前村罗口。
清代,由广东大埔入闽,定居平和县大溪镇望高村。
内容来源:福建姓氏志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后台,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朱元璋 (明朝开国皇帝) 大明太祖高皇帝朱元璋(1328年—1398年6月24日),字国瑞,原名重八, 后取名兴宗,濠州钟离人(今安徽凤阳),明朝开国皇帝。 朱元璋幼时贫穷,曾为地主放牛。1344年入皇觉寺, 25岁时参加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
朱氏宗祠大都以“沛国”为郡望。沛国相县(今安徽淮北市相山区)为朱姓传代之始,从此得名。闽潮朱姓多为“考亭”为郡望,以宋代各儒朱熹为先祖。录【溪尾朱石牌记】:入闽——汉朝朱买臣,任会稽太守时,,曾为汉武帝平定东越,朱买臣把朱家子弟分居到福建南
朱朱姓,中华姓氏之一,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主要源自姬姓、祁姓、子姓及少数民族改姓等。朱挟为得姓始祖。起源源流 1、源于朱襄氏,以先祖名字为氏。朱襄氏是伏羲氏的大朱姓汉字演变臣,被封于朱(今河南柘城),以赤心木朱为图腾,后来朱襄氏
朱氏家族走过了几千年的风风雨雨,在历史长河里留下来璀璨的朱氏文化。作为百姓家姓中排名十四的大姓,朱氏族人约有1500万,在数千年的发展中为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做出了诸多贡献。而我们只有充分了解了历史,才能更好展望未来。姓氏来源以国为姓。曹姓朱
宋版《百家姓》中,排名第17位。2013年,据国家相关部门统计数据,中国大陆地区朱姓人口约为1500万,占中国大陆地区汉族人口总数的1.2%,排名第13位。当今,朱姓人口主要分布在江、浙、皖地区。其中,江苏省为朱姓第一大省,约占全国朱姓人口
远古发现|这种白垩纪鸟类,长着恐龙头骨 记者3日从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获悉,我国科学家在辽西热河生物群新发现一种长着恐龙头骨和怪异身体的白垩纪鸟类,命名为“朱氏克拉通鸷”。这一发现为解答鸟类如何由恐龙演化而来并演化出独有的形态特征
潮汕朱姓 朱姓是中华民族的大姓之一,在当今中国100大姓中排名第十四位,人口约有数千万,广泛分布于全国各地。在潮汕地区朱氏入潮较晚,大约在宋元之际;现主要居住在饶平、澄海、潮阳等县市,人口约有2万多人。 朱姓是中华最古老的姓氏之一,最早和原
朱氏简介朱姓,中华姓氏之一,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主要源自姬姓、祁姓、子姓及少数民族改姓等。朱挟为得姓始祖。朱姓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名为第17位;至2013年,按人口排序,朱姓在中国位列第13位,主要分布在江、浙、皖地区,约占了
朱军,男,世居浙江舟山市定海县城北东湾村。祖坟八代有记载为清光绪年。但没家谱。我爷爷是“祥”字辈。爷爷的爸爸是“爱”字辈。爷爷的爸爸的爸爸是“金”字辈。明朝朱元璋在南京建都,朱以海在定海城北建营反清,最终埋葬于台湾小金门。朱氏是大姓。朱氏人
新华社石家庄6月6日电(记者李继伟)记者从河北省南和县文保部门了解到,文保人员近日在该县贾宋镇朱营村发现明代贤臣朱正色《朱氏家谱》手抄孤本,该家谱完成于明朝万历十三年十二月(1585年),距今已有434年。朱正色,明顺德府南和(邢台市南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