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1-16 22:23:21 | 浏览:527
这个问题确实很让人疑惑,包括我自己也认为,明朝皇帝前面赐姓了一个郑和,后面又赐姓了一个郑成功,认为觉得明朝有给人赐姓“郑”的传统,其实完全不是那么回事,郑和和郑成功都姓“郑”完全是个巧合,其实郑和是本来姓马被赐姓郑,而郑成功是本来就姓郑,实际他是被赐姓“朱”,只不过朱成功没叫响,历史人物在史书上的名字其实有很大的偶然姓,比如商鞅变法的那个商鞅其实人家是姬姓、公孙氏、卫国人、封地在商地,所以他有好几个名字姬鞅、公孙鞅、卫鞅、商鞅,其实商鞅并不是最常用的名字,不过历史圈就这么约定俗成的就这么叫了,总之吧这个郑成功如果按赐姓叫应该是朱成功。
咱们再聊聊这两个,郑和中国历史最成功的太监,甚至可以说是太监界的一股清流,七下西洋在历史上留下不可磨灭的功勋,但郑和早年的事迹却几乎没有记载,只知道郑和本姓马,出身于一个伊斯兰家庭,在明军平定云南时,他成了明军的俘虏,按正常逻辑的推断,郑和应该是色目人家庭出身,元朝时蒙古人委派了很多中东、中亚过来的商人做税官,因为他们懂商业自然就会收税,而这些人很多是有高加索基因,眼睛不像东亚人是黑色的,所以叫色目人,而且他们普遍是穆斯林。
而根据郑和的情况,他是俘虏说明他家是元朝的官员,他又是穆斯林,那大概率就是色目人家庭出身了,至于他的祖父是云南行省平章他父亲是滇阳侯,这只是一种传言,实际正史毫无记载,郑和被明军俘虏是他才10岁,后来因缘际会来他被分配给燕王朱棣做内侍,慢慢的得到了朱棣的宠信成为了朱棣的亲信,后来朱棣发动靖难之役,郑和也忠心耿耿的跟着朱棣,并立下战功。
郑和的这个赐姓郑就是因为战功,而且很多人猜测,有可能是是关键的“郑家坝战役”在立下的战功,郑家坝战役是朱棣的第一场大胜利,但这也是传言和猜测,具体的没有定论,不过有一点可以确定,对郑和这种俘虏身份的人来说,皇帝赐姓意味着他获得了新生,过去的身份就此结束,皇帝给的新姓就是他成为受信任的自己人的认定书,这一点跟汉武帝赐姓金日磾是一样的。从此开始,其实郑和才叫郑和。说了这么多郑和,其实我的核心思想就是郑和到底是谁不知道,到底为啥姓郑也说不清,一个神秘的人完成了一个神秘的事业。
我说的神秘事业,就是郑和七下西洋,郑和为啥要七下西洋,一说是寻找建文皇帝、一说是为了大明弘扬国威,这个因为没问题,但是郑和为啥要接下这个任务和,也说不清,最有情怀的说法是,郑和是穆斯林,穆斯林们人生的一大愿望就是去穆斯林圣地朝圣,而郑和也一样,他作为穆斯林也想去朝圣,他之所以要接下出海的任务,就是为了实现自己的这个愿望,而且最后郑和死在何处也不知道,也有一种情怀的说法是,他在最后一次下西洋时,郑和已经62岁,他知道这次出海不能到达圣地的话,就再无机会了,所以他离开了船队,自己去朝圣了,对外称是病逝于出海的途中,我个人倒是希望这个说法是真实的,但是同样是查无实据。
再说一下郑成功,郑成功是海商家庭出身,他们郑家是明清之际无比强大的武装海商家庭,郑家垄断了明朝晚期的东南海上贸易,特别有钱,军事实力也强,郑成功曾经领着10大军攻打南京,明朝末年明朝失去了北方,又在南方组织了几个南明小朝廷继续坚持,郑家也拥立唐王朱聿键称帝史称“隆武”政权,郑家的势力是隆武政权中的重要力量,郑成功又非常的忠于明朝,让隆武皇帝朱聿键很喜欢,朱聿键见到郑成功后非常欣赏他,甚至对他说“惜无一女配卿,卿当忠吾家,勿相忘也!”,朱聿键没当成郑成功的岳父,为了表示自己对郑成功的喜欢,赐名郑成功姓“朱”。
所以理论上说郑成功应该叫朱成功,但是南明在清朝的打击下很快灭亡,郑成功也招架不住清军的进攻,在大陆待不下去了,郑成功带兵到台湾,先驱逐了当时盘踞台湾的荷兰人,然后领兵在台湾扎下根,准备以此为基地,好好发展,等时机成熟再继续恢复大明的江山,但可惜郑成功到台湾第二年就病逝了,但其实郑成功病逝时,已经是康熙年间了,“反清复明”实际毫无希望了,数万正宗的朱氏皇族都被诛杀,郑成功的接班人郑经对姓“朱”姓没有任何兴趣,姓朱也没啥实际的好处,所以郑成功的后代不再姓朱,也不以“朱成功”称呼祖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