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1-16 22:27:21 | 浏览:16
相传朱姓最早以先祖名字为氏。上古时有朱襄氏是伏羲氏的大臣,被封于“朱”,今河南拓城一带。朱地子孙后多为朱姓。有一支朱姓为颛顼之后被周武王封在“邾国”在今天山东邹城一带邾国灭亡之后,他的一部分旁系子孙去“阝”为朱姓。也有一支出自齐姓,是尧帝的嫡子丹朱之后。
还有一支是宋国的开国君主,宋徽子启,他是商纣王的庶兄,有嫡孙朱晖,原本姓子,商灭亡以后外逃,改“朱”为姓。
朱姓发源于今河南、安徽、山东等偏东地区,后随战乱开始南迁,唐朝末年迁至湖南。南宋著名的理学家、诗人朱熹就是从河南迁至江西的一支朱姓。明朝朱元璋分封诸子到各地为王,朱姓散布全国。
朱姓最著名的堂号主要有三个,“白鹿堂”是因为朱熹在白鹿洞书院讲学而得名。“居敬堂”是因为朱熹讲学时用以“循序渐进,居敬持志。”的宗旨而得名。
朱姓最为著名的堂号是:“折槛堂”,汉代有一小县令朱云,对当时位高权重的奸臣张禹非常不满,朱云上奏皇帝,要求皇帝斩杀张禹,由于皇帝对张禹非常宠幸而惹怒了皇帝,皇帝下令把朱云拖出去砍头,而朱云面不改色双手抓住门槛,仍不停大声数落张禹的罪证要求皇帝治罪张禹,一文弱书生朱云竟然把门槛都掰断了,最后感动了皇帝,并且皇帝要求保留朱云掰坏的门槛,以警示自己差点错杀忠臣,这就是著名的“折槛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