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2-14 18:58:17 | 浏览:954
国学大师钱穆自小聪明异常,尤擅记忆、模仿。九岁时,他便能背诵《三国演义》诸葛亮舌战群儒一段,而且还能揣摩人物个性,深受众人夸赞。自1904年起,钱穆先后在国育小学、常州府中学、南京钟英中学求学。他虽有报考北大之志,但因家贫而作罢。
钱穆在走向大学讲台前,先在小学任教十余年,后又在中学担任了八年的教师。在此期间,他一边教学一边苦读,读书极勤,“未尝敢一日废学”。夏夜,为防蚊虫叮咬,他把双脚纳入瓮中坚持夜读。当然,钱穆如此勤勉,成果是喜人的,他先后出版过《论语文解》《论语要略》等著作,并写成《国学概论》《先秦诸子系年》等书稿。
1929年,著名历史学家顾颉刚在苏州中学发现了在此担任教师的钱穆的《先秦诸子系年》书稿。他带回去读罢大加赞赏,对钱穆说:“你似乎不宜在中学教国文,应该去大学教历史。”当时,顾颉刚就推荐只有中学学历的钱穆去中山大学任教,因苏州中学挽留,钱穆未能去成。1930年,顾颉刚又推荐他去燕京大学任教,他才得以成行。
自1930年起,钱穆开始在燕京大学教国文,他以扎实的国学功底和妙趣横生的演讲,赢得了学生的肯定和欢迎。他的一名学生回忆:“他脸色红润,精神奕奕,在课堂上讲起来,总是兴致勃勃,声调柔和,态度闲适,左手执书本,右手握粉笔,一边讲,一边从讲台的这端踱到那端。他讲到最得意处会突然止步,含笑面对众徒,眼光四射,那神情似乎显示他期待诸生加入他所了解的境界,分享他的快乐。”
1933年秋,钱穆在北大独任“中国通史”课教师。当时钱穆讲课的教室设在北大梯形礼堂,是普通教室的三倍。每一堂课听者近三百人,坐立皆满。钱穆充实而又有特点的讲授长期吸引着大批的学生,他也因此成为当时北大最叫座的教授之一。
钱穆一生勤勉,著述不倦,毕生著作七十余种,总共达1700万言之多。钱穆说:“我把书都写好放在那里,将来一定有用。”因此,钱穆是完全靠自修苦读而在学术界确立地位的一位学者。
钱穆虽一生从未上过大学,最高的文凭仅为高中(尚未毕业),但他凭借自己的勤学苦读,最终成为“一代通儒”,在历史、文学、哲学、经济,艺术、社会方面都才华出众,且造诣高深。
有趣,有料,有深度
作者|张光茫
来源|《百家讲坛》杂志
易学文化是国学文化中最重要的部分,在几千年的中国历史中一直以正统学术的身份和地位活跃于历代政治文化舞台。《易经》是阐述天地世间关于万象变化的古老经典,是博大精深的辩证法哲学书,称为国粹。在当今繁荣万象的现代社会,更需加强《易经》理论知识,
上次有期节目和大家聊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假设一个现代的男子穿越到古代以后,他能不能过上三妻四妾的生活呢?原以为会有很多男士向往古代的三妻四妾,但是真没想到,竟然有百分之八十的留言都表示更认同现代的一夫一妻制,甚至还有很多朋友对古代的
常言道,“书为心画”,“字如其人”。欣赏书法不仅仅是看功力的深厚,看点画、章法的精巧,而是要看作者的精神、胸襟、气质修养。书法艺术的最高境界也就是人的精神,人的气质的一种抽象体现与表露。因此,欣赏书法的最高境界是通过书法作品与书法家“对话,
说起现在著名的历史学家、文学家,相信很多人都会提起胡适。胡适曾被尊为“现代孔子”,与鲁迅齐名。但实际上,有一个人,他初见就用一个问题难住了胡适,“适之无以对”,这个人就是钱穆。作为“史学四大家”,钱穆一辈子的心思都用在中国传统历史文化上的学
近年来,“国学热”一浪高过一浪,“国学班”、“国学院”遍地开,“国学大师”满街走。于丹、易中天、李零、文怀沙、曾仕强等“你方唱罢我登场”,各种祭祖活动此起彼伏,“孔子学院”开到了非洲大陆……短短数年间,国学由书橱里的“古董”,一跃为“显学”
作为西学东渐和全盘西化的一个必然结果,几千年来被视为稀松平常的中国传统文化被提高到了一个重要地位,并被冠以“国学”的称谓,国学大师因此应运而生。那么,在民国时期都有哪些举足轻重的国学大师呢?今天,达摩君就为大家盘点一下民国时期的十大国学大师
小编按:国学网和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曾经搞了个“十大国学大师评选”,“十大国学大师”按票数分别为:王国维、钱钟书、胡适、鲁迅、梁启超、蔡元培、章太炎、陈寅恪、郭沫若、冯友兰。王国维当选国学大师第一人,第二是钱钟书,第三是胡适。鲁迅入选,而且排
国学大师是指在文学、历史、哲学、古代科学等领域起着举足轻重的文化巨匠,他们把国学兴亡与国家兴亡联系在一起,推动了我国社会的进步和发展。1、戊戌变法领袖:梁启超(1873~1929年)梁启超曾发动"公车上书"运动,是戊戌变法(百日维新)的领袖
季羡林 国际著名东方学大师、语言学家、文学家、国学家、佛学家、史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说起季羡林,很多人都知道。他曾任北京大学副校长,还是北京大学的终身教授。是国际著名的文学家、语言学家、国学家,在很多方面都是非常有成就的。但更多的人可
作为西学东渐和全盘西化的一个必然结果,几千年来被视为稀松平常的中国传统文化被提高到了一个重要地位,并被冠以“国学”的称谓,国学大师因此应运而生。NO.10 刘文典(1889—1958)研究领域:庄子研究、校勘学、目录学、唐代文化史主要任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