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大师余秋雨水平如何?陈丹青的评价浅显,王朔则一针见血

时间:2022-12-14 19:09:36 | 浏览:1901

名声是一把双刃剑,它能把人捧上云端,也能让人坠落悬崖。一、 文化学者成为明星学者余秋雨是中国颇有名气的文化学者,他的散文往往是通过优美的文字来讲述中国大地上的文化知识。最为人所知的散文集就是《文化苦旅》《千年一叹》。这一类文化散文刚出现在市

名声是一把双刃剑,它能把人捧上云端,也能让人坠落悬崖。

一、 文化学者成为明星学者

余秋雨是中国颇有名气的文化学者,他的散文往往是通过优美的文字来讲述中国大地上的文化知识。最为人所知的散文集就是《文化苦旅》《千年一叹》。这一类文化散文刚出现在市面上的时候,读者对这样的文字风格非常着迷,有的中学生在写作文的时候都有意模仿余秋雨的文风。

余秋雨经常从一个地方、一个景点出发,移步换景,作者的思考和想象也在不断发散,可以说是穿越时间和空间,整篇散文读起来荡气回肠。

对于一个名人来说,如何在众多赞誉中找准自己的定位是很重要的。人们喜爱余秋雨的散文,也渐渐地将它推到了悬崖边上,过誉的言论在摇旗呐喊,批评的声音也越来越多。

一开始,一些人把余秋雨捧为“国学大师”,仿佛余秋雨已经成为了中华文化的代言人。余秋雨本人也摇身一变,一下子成为了家喻户晓的“明星”人物,他不仅忙于出版,还忙于登上电视节目、晚会,在聚光灯下迷失了自己。

越来越多的人读余秋雨的书,越来越多人发现了书中的问题。一些读者指出书中的错别字,其中甚至有一些常识性的错误,还有一些读者指出,余秋雨的散文有许多矫饰的地方,一个小小的细节用了太多华丽的词藻来渲染,的确是有形式大于内容的嫌疑。

余秋雨进入校园后,许多中学生开始模仿余秋雨的文风。许多中学生对余秋雨的模仿只停留在词藻的层面上。这样的写作方式一旦运用不好,就会形成无病呻吟的文风,文章的形式远远大于内容,抒发的情感也往往过于做作。

我们不得不承认,余秋雨的文章对当代人的生活影响很大,可以算得上是学者明星了。易中天、于丹都跟他有着类似的境遇,在信息快速传播的时代红极一时,却又因为过誉而遭到了更为强烈的质疑。

二、 知识分子的质疑

在主流的文学文化圈子里,对余秋雨一直有着尖锐的批评。其中就有两个代表人物,一个是陈丹青,一个是王朔。

陈丹青曾经说过,他觉得余秋雨“无耻”。2008年,余秋雨曾经做过一件匪夷所思的事情。当时,汶川大地震的灾民向政府请愿,希望调查一下地震倒塌房屋的质量问题,追查一下负责的承包商和相关学校领导。地震灾民的愿望本来是合理的,毕竟学校房屋倒塌夺去了孩子的生命,他们希望讨回一个公道。

余秋雨对这个灾民的请愿是另一种态度,他认为灾民不应该在这个时候向政府请愿,他还在博客上专门写了《含泪劝告请愿灾民》一文,他说灾民不应该被反华势力利用。当时,反对文章观点的网友有很多。陈丹青就尖锐地指出:

为什么陈丹青会有这样的看法呢?还是因为陈丹青对知识分子责任的观点与余秋雨不同。陈丹青一向特别赞赏鲁迅,在他眼里,余秋雨这样的做法是在粉饰太平,他认为,一个文人还是要尖锐地批判社会的弊病

作家王朔则是从另一个角度来批判余秋雨。王朔是90年代广为人知的作家,他被人称为“文化流氓”。他的小说里充满了调侃讽刺,还有浓浓的市井气。比如《顽主》、《动物凶猛》这些代表作就展现了王朔的市井气质。

王朔小说里的人物最大特点就是贫嘴,在他改编的电视剧《编辑部的故事》里,每个人对社会现象都有着幽默的见解。人们喜爱他文章中的大白话,喜欢这些通俗易懂的观点。而王朔在现实生活中也是这样一个人,哪里有让人不快的事情,他就要大胆直白地说上两句

王朔认为,余秋雨顶多就是一个写游记的,既不能称得上是作家,也不能算进文学界。余秋雨的散文里大部分的内容就是在贩卖情怀,既不关心现实,也没有小说这样的艺术高度。

三、 从捧杀走向骂杀

陈丹青和王朔两人都是文学界不好惹的角色。陈丹青年轻的时候在美国留学,向往西式公共知识分子批评社会弊病的特点,对看不惯的事情就要批评一番。他不仅看不惯社会,有时候也看不惯那些说好话的人。

陈丹青并非对余秋雨本人有意见,他只是把他对社会的怨气发泄出来。在陈丹青的采访中,他经常动不动就说“独立思考”,但又往往让人摸不着头脑。难道独立思考就一定等于质疑一切吗?

王朔则一贯是“怼天怼地”的,他不仅批评过余秋雨,还批评于丹像一个“辅导员”,一张口就是种种大道理。有时候读者会觉得他太贫,但是在文学批评上,王朔一针见血地指出了余秋雨在创作上的弊病,这个是陈丹青没有看到的地方。

作为一个学术明星,余秋雨不可避免地走向过誉的极端,又不可避免地滑向另一个极端。余秋雨除了写了文化散文,在戏剧研究上其实是颇有成就的。余秋雨写过《戏剧理论史稿》,这个在戏剧研究领域是得到了专家认证的。我们可以认为余秋雨在写作上比较业余,但是不能全盘否定余秋雨的成就。

对于一般的读者来说,我们广读书、多读书,如果要了解中国文化,或许可以从《文化苦旅》入手,但不可以止步于此。对于学习写作的中学生来说,余秋雨的散文是模仿和学习的尝试,但是也要避免把这种文风捧上神坛。

相关资讯

国学易经大师朱昱成在焦作市龙洞德鑫农庄隆重举办收徒仪式

易学文化是国学文化中最重要的部分,在几千年的中国历史中一直以正统学术的身份和地位活跃于历代政治文化舞台。《易经》是阐述天地世间关于万象变化的古老经典,是博大精深的辩证法哲学书,称为国粹。在当今繁荣万象的现代社会,更需加强《易经》理论知识,

国学大师南怀瑾:是大师还是骗子?北大教授怒批:文盲才看他的书

台湾作家杨照在微博上说:“被问到台湾有谁能评论南怀瑾,我只能回应:‘难啊,他最近二十年在台湾几乎没有读者。’台湾知识界这点评断能力幸好还有。”香港作家廖伟棠也说:“南大师这些事,港台知识界皆知。这就是为什么大师去世一事在港台几无反响,因为我

纪事|四大导师聚散,清华国学研究院兴衰

1925年9月9日,清华学校举行新学年开学典礼。这一年,对“清华”而言是至为关键的一年。因为“清华”正经历着从一所留美预备学校向一所真正大学的过渡。在这个方兴未艾的过渡期,清华出现了一个既不属于留美预备班,也不属于大学部的学术机构——清华国

享誉天下的国学大师,竟然还是个段子手

他是国学大师,一生著作等身,桃李满天下。他一生狂傲狷介,脚踢蒋介石,口骂沈从文。他吸食鸦片,解放后又彻底戒除。这个其貌不扬,消瘦羸弱的书生,就是大名鼎鼎的刘文典。刘文典,生于安徽合肥,现代杰出的文史大师,校勘学大师,研究庄子的专家。曾历任北

毛主席——当之无愧的无冕的国学大师

近年来,“国学热”一浪高过一浪,“国学班”、“国学院”遍地开,“国学大师”满街走。于丹、易中天、李零、文怀沙、曾仕强等“你方唱罢我登场”,各种祭祖活动此起彼伏,“孔子学院”开到了非洲大陆……短短数年间,国学由书橱里的“古董”,一跃为“显学”

黄侃:一生无著作,却是海内外公认的国学大师,连鲁迅都自叹不如

文/蓝梦岛主原创文章,已开启全网维权,抄袭必究!“国学大师”,这是一个被严重滥用的词汇,尤其是在民国时期,似乎随便拎出来一个文人,都敢叫“国学大师”。但实际上,在学界真正有“国学大师”美誉的学者并不多,而黄侃则是其中翘楚,可谓举世公认,含金

十大国学大师评选,这个榜单和排名,您怎么看?

小编按:国学网和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曾经搞了个“十大国学大师评选”,“十大国学大师”按票数分别为:王国维、钱钟书、胡适、鲁迅、梁启超、蔡元培、章太炎、陈寅恪、郭沫若、冯友兰。王国维当选国学大师第一人,第二是钱钟书,第三是胡适。鲁迅入选,而且排

国学大师——启功

启功(1912——2005),自称“姓启名功”,字元白,也作元伯,号苑北居士,北京市满人。启功是雍正帝的九世孙,本姓爱新觉罗,其远祖弘昼为乾隆皇帝之弟。始祖弘昼是清朝雍正皇帝的儿子,排行第五,封“和亲王”。 中国当代著名书画家、教育家、古典

郭沫若凭什么入选国学大师?

谁是当今中国「十大国学大师」?15年前,由中国最高学府和知名网站发起了关于谁是你心目中国学大师的评选。王国维、梁启超、章太炎、鲁迅、蔡元培、胡适、陈寅恪、郭沫若、冯友兰、钱锺书入围。这一评选曾在当年引发广泛争议,很多人认为鲁迅、郭沫若算得上

国学大师陈寅恪:留学多年连个文凭都没混到,靠走后门进清华

清华的“终身校长”梅贻琦曾经说: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夜狼认为这句话和那句“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异曲同工。一所名校能称之为名校,那是因为曾经有名人在此留下足迹和辉煌。也同时留下故事。清华从一所“清末新东方”

友情链接

SEO域名抢注宝宝起名网妈妈知道币圈伯爵腕表之家家政保姆网速滑谷爱凌今日淮南美甲培训学习网立白洗衣液资讯网西瓜品种科普网TCL电视评测网保山今日新闻网电烤箱品牌网陨石资讯网世界奢侈名酒网真人cs基地大全特斯拉汽车之家瑞典旅游网
朱氏取名起名网-朱姓家谱12个辈分排行、朱姓女孩属兔起名大全、朱姓字辈查询、河南朱氏家谱字辈查询、朱姓宝宝起名大全男孩、贵州朱氏字辈大全、朱姓寻根问祖一本通、朱姓男孩响亮名字、国学周易起名官网查询、朱姓取名兔宝宝女孩、明朝朱姓名字大全、家谱查询免费网站、家谱网官网。
朱氏国学起名网 ruguomei.com ©2022-2028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