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流好色的国学大师,结9次婚,娶了2个学生,被师母痛骂黄侃

时间:2022-12-14 19:13:04 | 浏览:2296

人们总是津津乐道于名人雅士的私生活,热衷于谈论他们的情感八卦,对他们来说名人的成就是如此的高深莫测,他们在专业领域上的建树已经难以为普通人所理解。因此,普通人要想在精神上“接近”名人雅士,就必定会从普遍人性中的“情欲”开始,通过议论名人的个

人们总是津津乐道于名人雅士的私生活,热衷于谈论他们的情感八卦,对他们来说名人的成就是如此的高深莫测,他们在专业领域上的建树已经难以为普通人所理解。

因此,普通人要想在精神上“接近”名人雅士,就必定会从普遍人性中的“情欲”开始,通过议论名人的个人生活,来感觉到自己和名人也有一些共同点,进而理解名人。

而名人们的私生活也确实丰富多彩,比如说风流好色的国学大师黄侃,结了9次婚,娶了2个学生,被师母痛骂。在他的身上,究竟有什么样的故事呢?

学养深厚的大师

民国是一个大师辈出的年代,众多学贯中西、德高望重的学者、作家凭借着自己深邃的思想、卓越的见解和切实的行动,或继承绝学,或改变社会,为后世所敬仰。

而黄侃,正是其中之一。1886年4月3日,黄侃出生于四川成都。黄侃原名乔鼐,后更名乔馨,最后改为侃。在姓名上的反复更改,既暗示了黄侃聪慧的天资,也隐约透露出其多变的性情。

由于成长于南方士绅之家,黄侃的童年和少年时期相对于同龄人,要幸福得多。他不仅得到了父母亲人的宠爱,还有机会受到正规的教育,殷实的家境也让他不用担心吃穿用度。

再加上黄侃天生聪明伶俐,他得以一直从私塾读书到大学,并幸运地受到了许多名师的指点。黄侃既受到完整的经学和国学教育,精通中国古典文化,又难得地受到了新思想的陶冶,拥有着丰富的精神世界。

在指点黄侃的众多名师中,最著名的就是大学者章太炎。黄侃是章太炎先生的得意弟子,是鲁迅的同门,后者也以绝对的才华在政界与文化界独领风骚。这两个人在早年颇有相似之处。

第一个相似之处是,他们都醉心于中国古典文化,也有极深的国学素养。鲁迅自不必说,黄侃也通经学、文学和哲学,尤其痴迷语言文字学,在训诂、音律等语言学方面著述颇丰,其治学以严谨著称。

第二个相似之处是,他们早年都颇为热心于社会运动。鲁迅一生都为了“改造国民性”而奋斗不止,黄侃年轻时也曾经为了反抗学堂堂长杨子绪的横行霸道,更为了反对封建思想,而砸烂象征皇权的虎头牌。

因此,他便被同党归类为反封建的革命斗士,也结识了不少进步青年。日后,这些当年的同学少年们纷纷发动革命,辛亥革命成功后个个都加官进爵,然而黄侃并不趋炎附势,只是沉浸在自己的学术世界中。

第三个相似之处是,他们都是那么“特立独行”。鲁迅常与人论战,而黄侃在辩论上的“火力”也不逊色,有一次新文化运动的主将、国学大师胡适来造访黄侃,孰料黄侃直称其父研究墨学,乃是“王八蛋”。

胡适瞬间大怒,然而黄侃不依不饶。他绵里藏针地以墨家“兼爱非攻”,反推其若是果真精通墨学,一定不再认为自己的父亲值得维护,也不会生气,但胡适却生气了,因此正好说明“胡适和其父都不懂墨学”。

然而,虽然二人如此相似,但黄侃在私生活上可谓是鲁迅的反面。

风流成性的学者

众所周知,鲁迅是民国诸多大师中极少数“清心寡欲”之人。

自从二十五岁时被母亲骗婚娶了包办婚姻的妻子朱安,他便数十年如一日坚持不与其夫妻之实,直到后半生遇到此生挚爱许广平,这才得享婚恋家庭之乐。

然而,黄侃却是鲁迅的反面:他短短49年的人生中,竟然结了9次婚,当真是“见一个爱一个”!

历数黄侃的历任妻子,他的第一任妻子是王氏。这个连姓名都没有女人,在他的生命中就像一个虚无缥缈的影子,根本挡不住他在外寻花问柳。在他还仅仅是一名私塾教师的时候,就迷恋上了黄绍兰。

黄绍兰不仅是他的女学生,还是他的同乡、同族女眷。非要严格追究,这桩恋情就是板上钉钉的乱伦:师生恋加上近亲相恋。

黄侃爱慕的大概是黄绍兰身上迥异于呆板王氏的新鲜气息:这位奇女子在就读北京女师期间,曾因为不满被校方逼迫读诵《圣经》,认为这些只是洋人的文化侵略。

而将自己的名字由原名“学梅”改为“朴”,又因为崇拜女英雄花木兰而字“绍兰”。此时的黄绍兰正当青春年少,秀外慧中的她引得黄侃为了她从北京追到上海,终于打动了美人的心。

然而,滥情的黄侃一边坐拥家中发妻,又要与黄绍兰享齐人之福,他居然用了假名字与黄绍兰结婚。更可恨的是,很快黄侃回到了北京任教,又在女师范寻得新欢,丢下了已经为他生下一个女儿的黄绍兰。

而可怜的黄绍兰想要起诉离婚,却因为结婚证上黄侃的假名字而没能如愿,此事被黄侃师母、章太炎夫人汤国梨知道了,痛骂黄侃“有文无德”,怜惜黄绍兰的她将其收为章太炎门下唯一的女弟子。

可惜,痴情的黄绍兰还是没能走出情殇,不久便陷入疯癫,家人也以她为耻,断绝了所有社会关系的黄绍兰走投无路,只有自缢身亡。此事也成为黄侃人生中抹不去的丑闻。

而黄侃玩弄、辜负的女学生,还不止黄绍兰一个人。他的新欢,苏州籍的彭姓女生,也没有逃过被始乱终弃的命运。此时,黄侃的风流债已经欠了一屁股,再也遮不住了,但依然有大把的小姑娘为其所吸引。

潇洒一生留学问

经历9段婚姻和与2位女学生结合,这些私生活的花边新闻,并非黄侃人生的全部。后世的学人感念的,多半还是其精深的学问和潇洒的风骨。

学习语言学和文学的人们,多半对黄侃心向往之。究其原因,不过是黄侃对于语言学和文学的贡献,几乎扛起了中文系的半壁江山,学生们即使没有读过他的亲笔著作,也一定读过他弟子们的作品。

黄侃的学术成就主要集中在训诂学、音韵学和文学方面,尤其以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为甚。

他整理了中国传统诗词的音韵,汇编成为《集韵声类表》,是学习古代汉语的人们绕不过去的经典。

在中国古典文学理论的研究和整理方面,黄侃的工作主要围绕《文心雕龙》一书,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阐释和生发,著有《文心雕龙札记》,是后人理解中国古代文论和魏晋文学的重要参考。

在训诂学上,黄侃继承了清末大儒顾炎武的治学偏好,将目光对准《说文解字》,其《字正初编》和《说文笺识四种》,是研究汉字的必读书。

对于中国古典哲学,黄侃也有很深造诣。他的《汉唐玄学论》,一书将盛行于汉唐的玄学传统解释得细致入微,鞭辟入里,其考据之细致、态度之严谨,令人惊叹。

虽然曾经如同魏晋名士一般癫狂,但黄侃对待母亲则是至孝之人。母亲去世,黄侃如同阮籍一般伤心欲绝,直至吐血,可见他并非真的没心没肺。

这样潇洒一生的黄侃,却在49岁时因饮酒过度猝死。死的时候,还没有出版任何一本著作,这些作品都是后人为他整理出版的。

看完黄侃的一生,足以让我们感叹人性的斑斓、生命的绚烂,但如今已经难得有如此潇洒的学者了。我们怀念黄侃,和那个大师辈出的时代。

相关资讯

国学大师南怀瑾:是大师还是骗子?北大教授怒批:文盲才看他的书

台湾作家杨照在微博上说:“被问到台湾有谁能评论南怀瑾,我只能回应:‘难啊,他最近二十年在台湾几乎没有读者。’台湾知识界这点评断能力幸好还有。”香港作家廖伟棠也说:“南大师这些事,港台知识界皆知。这就是为什么大师去世一事在港台几无反响,因为我

纪事|四大导师聚散,清华国学研究院兴衰

1925年9月9日,清华学校举行新学年开学典礼。这一年,对“清华”而言是至为关键的一年。因为“清华”正经历着从一所留美预备学校向一所真正大学的过渡。在这个方兴未艾的过渡期,清华出现了一个既不属于留美预备班,也不属于大学部的学术机构——清华国

享誉天下的国学大师,竟然还是个段子手

他是国学大师,一生著作等身,桃李满天下。他一生狂傲狷介,脚踢蒋介石,口骂沈从文。他吸食鸦片,解放后又彻底戒除。这个其貌不扬,消瘦羸弱的书生,就是大名鼎鼎的刘文典。刘文典,生于安徽合肥,现代杰出的文史大师,校勘学大师,研究庄子的专家。曾历任北

国学大师-冯其庸

冯其庸(1924年2月3日-2017年1月22日),名迟,字其庸,号宽堂。江苏无锡市前洲镇人。1924年2月3日出生。中共党员。著名红学家、史学家、书法家、画家。历任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中国红学会会长、中国戏曲学会副会长

国学大师季羡林谈学习与成长

一个有安全感的人,就像一颗悬挂天空的恒星,会自动持续发出温煦的光芒,既照亮自己也照亮他人。国学大师、北京大学终身教授季羡林先生就像这颗恒星,用一生求学的精神,成就不凡的科研成果;用读书,照亮不安的世界。由季老生前亲自指定的弟子,社科院原研究

黄侃:一生无著作,却是海内外公认的国学大师,连鲁迅都自叹不如

文/蓝梦岛主原创文章,已开启全网维权,抄袭必究!“国学大师”,这是一个被严重滥用的词汇,尤其是在民国时期,似乎随便拎出来一个文人,都敢叫“国学大师”。但实际上,在学界真正有“国学大师”美誉的学者并不多,而黄侃则是其中翘楚,可谓举世公认,含金

发奋养生的国学大师钱穆

与吕思勉、陈垣、陈寅恪并称“史学四大家”的钱穆先生,有“中国最后一位国学宗师”之称。追溯其家族历史,祖父37岁就病故,父亲仅活到41岁,长兄亦英年早逝。“三代不寿”的隐痛,让钱穆由衷感慨“人生不寿乃一大罪恶”,从此立志养生,功夫不负有心人,

国学大师——启功

启功(1912——2005),自称“姓启名功”,字元白,也作元伯,号苑北居士,北京市满人。启功是雍正帝的九世孙,本姓爱新觉罗,其远祖弘昼为乾隆皇帝之弟。始祖弘昼是清朝雍正皇帝的儿子,排行第五,封“和亲王”。 中国当代著名书画家、教育家、古典

郭沫若凭什么入选国学大师?

谁是当今中国「十大国学大师」?15年前,由中国最高学府和知名网站发起了关于谁是你心目中国学大师的评选。王国维、梁启超、章太炎、鲁迅、蔡元培、胡适、陈寅恪、郭沫若、冯友兰、钱锺书入围。这一评选曾在当年引发广泛争议,很多人认为鲁迅、郭沫若算得上

国学大师陈寅恪:留学多年连个文凭都没混到,靠走后门进清华

清华的“终身校长”梅贻琦曾经说: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夜狼认为这句话和那句“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异曲同工。一所名校能称之为名校,那是因为曾经有名人在此留下足迹和辉煌。也同时留下故事。清华从一所“清末新东方”

友情链接

SEO域名抢注宝宝起名网妈妈知道币圈钓鱼场资讯网洞庭碧螺春官网流浪地球2影评网报喜鸟A股今日烟台广西旅游网吉林旅游网丁程鑫歌迷网石油期货行情网乒乓球运动网摩托车机车网免费英语自学网林志颖歌迷网美利达自行车今日潍坊
朱氏取名起名网-朱姓家谱12个辈分排行、朱姓女孩属兔起名大全、朱姓字辈查询、河南朱氏家谱字辈查询、朱姓宝宝起名大全男孩、贵州朱氏字辈大全、朱姓寻根问祖一本通、朱姓男孩响亮名字、国学周易起名官网查询、朱姓取名兔宝宝女孩、明朝朱姓名字大全、家谱查询免费网站、家谱网官网。
朱氏国学起名网 ruguomei.com ©2022-2028版权所有